感應加熱原理:
感應加熱的加熱線圈與被加熱物(金屬)的關系就如同變壓器的1次側、2次側線圈的關系一樣。
如圖所示,由加熱線圈通高頻電流產生的磁力線集中在被加熱物上、由電磁的感應作用,產生渦旋電流,將被加熱物加熱。在這個時候,根據鋼材的種類和形狀選擇適當的交流電流的頻率、功率、加熱時間、保持時間、線圈的形狀等,就能使各種鋼材得到適當的品質特性。其熱效率為95%,感應加熱,是把三相工頻交流電,整流后變成直流電,再把直流電變為可調節的中頻電流,供給由電容和感應線圈里流過的中頻交變電流,在感應圈中產生高密度的磁力線,并切割感應圈里盛放的金屬材料,在金屬材料中產生很大的渦流。工件依靠這些電流的焦耳熱達到預計溫度。如果圓柱體放在線圈中心,那么圓柱體周邊的溫度是一樣的,圓柱體加熱過程中也不會產生有害氣體、強光污染環境等。正因為感應加熱有以上的優點,在各種行業得到了廣泛推廣使用。
主要技術參數:
●電源組成:500KW-3200KW/1000HZ-8000HZ
●適用范圍:?20-?600壁厚2.5mm-10mm
●小時產量:1.5-10噸
●輸送輥道:輥道軸線與工件軸線成夾角18~21°,工件一邊自傳,一邊勻速前進,使加熱更均勻。爐體間輥道采用304無磁不銹鋼并水冷。
●送料系統:每軸獨立電機減速機驅動,獨立變頻器控制;靈活設計速差輸出,分段控制運行速度。
●配方管理功能:強大的配方管理系統,輸入待生產的鋼種、外徑、壁厚參數后,自動調用相關參數,不用再手動記錄、查閱、輸入各種工件所需的參數值。
●多路閉環功能: 針對不發達地區和國家供電系統的極不穩定, 設計了高等級的溫度、電壓等多路閉環系統。在供電電壓高達20 % 的波動、間歇利用發電機組工作等惡劣情況下,仍能保證產品工藝的高度一致性。
●工控機系統:實時顯示當時工作參數的狀態,工件參數記憶、存儲、打印、故障顯示、報警等功能。
▲ 能量轉換:采用淬火方式,噸耗電280~320度。
●根據用戶需要提供帶觸摸屏或者工控機系統的遠程操作臺。
●專門定制的人機界面,高度人性化的操作指示。
●全數字、高深度的可調節參數,讓您對設備的控制得心應手。
●嚴格的等級管理制度,完善的一鍵還原系統。
●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提供相應的語言切換。
配方管理功能:
強大的配方管理系統,輸入待生產的鋼種、管徑、壁厚參數后,自動調用相關參數,不用再手動記錄、查閱、輸入各種工件所需的參數值。
歷史曲線功能:
可追溯的工藝歷史曲線( 工控機系統標配), 精確至0 . 1 秒的記錄精度,形象、準確的再現單支產品的處理溫度趨勢圖。高達1T 的容量儲存空間,永久保存數十年內的所有產品工藝記錄。
歷史記錄:
可追溯的工藝數據表格,可以在每支產品上取出多組采樣點, 準確的再現單支產品各段的處理溫度值。觸摸屏系統中可儲存約3 萬條工藝記錄, 可以U盤或者網絡備份; 工控機系統中則完全不受儲存空間限制,永久保存數十年內的所有產品工藝記錄。
長桿類鋼管鋼棒感應加熱熱處理優勢:
長桿類中碳低合金鋼管鋼棒,其熱處理加熱方式為燃氣加熱、電阻爐加熱和感應加熱三種。燃氣加熱、電阻爐加熱對于長桿類鋼棒鋼管的熱處理,其關鍵點之一就是整體均勻并且高效的加熱、淬火較難實現,這是造成長桿類工件的變形、調質后硬度不均勻難以控制的原因之一,而感應加熱熱處理較為經濟合理,通過感應加熱熱處理調質線,對產品進行調質以提升鋼材性能。感應加熱熱處理調質的主要特點是加熱速度快、表面氧化少、旋轉加熱過程中實現淬、回火過程,調質后鋼材直線度好、不彎曲。感應調質熱處理在生產這類長材產品熱處理時應用較為廣泛。國外在加熱方式上選用較多的也是感應加熱。
長桿類鋼管鋼棒感應加熱熱處理調質生產線特點:
我們設計的鋼棒鋼管感應熱處理線,在傳動設計上采用斜放布置的V型輥,減小徑向的跳動。使工件產生自旋轉運動,采用壓力噴射冷卻技術,冷卻介質從壓力噴嘴中以一定壓力噴出呈紊流狀態的連續水流,利用液流破碎前的連續噴流沖擊鋼棒而冷卻。穿透性好,適用于水汽膜較厚的環境,冷卻效率高。當冷卻水接觸到熾熱的鋼棒時,產生汽化并形成汽膜,由于連續水流沖擊在表面,該表面很難形成穩定的蒸汽膜。表面溫度迅速下降,此時核沸騰為主要的換熱方式。核沸騰一開始,熱流密度q就急劇增加,當鋼棒鋼管表面溫度降到低于氣泡沸騰的溫度下限時,沸騰停止,熱流密度下降。
射流的正下方存在一個單相對流換熱區域,隨著距駐點的半徑增大,將出現核沸騰和膜沸騰區。單相對流時換熱系數的影響因素為射流速度和冷卻水溫度,完全核沸騰時自由流體的溫度和速度對換熱系數影響不大。核沸騰出現的半徑由射流速度和過冷度決定,一定位置熱流密度最大的時刻即為出現核沸騰的時刻。在生產中的噴水淬火情況下,淬火烈度H可達到3~4,在高速冷卻下,鋼棒在幾秒鐘內就全部冷卻到馬氏體轉變點以下。芯部基本上也完全轉變成均勻細小的馬氏體,工件的整個橫截面上組織趨于一致,使得鋼材的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淬火過程中的噴水冷卻階段,冷卻水從環形的噴水裝置中噴出后,匯聚到工件表面,出水壓力最高達0. 3MPa。充分將工件表面的蒸汽膜破壞掉,使得淬火效率和產品質量大大提高?;w組織就基本上轉變成馬氏體,組織較為均勻,有利于回火后強度和韌性的提高。
噴射的水流在工件表面形成更加均勻接觸的核沸騰,使其橫截面的溫度場分布更加合理,抑制了整體的變形。冷卻水流噴至工件表面后沿工件前進方向形成一個包絡住工件表面的水柱,保證冷卻水和工件充分接觸,提高了偏心運動的工件均勻淬透。連續冷卻方式為鋼棒在通過控制冷卻裝置時,邊前進邊冷卻,使之從頭至尾漸次達冷卻到規定的終冷溫度,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冷卻方式,被廣泛應用于長桿管件淬火中。由于生產線為連續不間斷工作模式,整條生產線的控制采用PLC與人機交互系統,傳動采用變頻式對整條生產線進行調度調節,控制精度高、調節范圍廣、運行更加平穩。同時在電源配置上留有一定的富余量,以保證一定的加熱速度:在配套熱處理工藝中使用了相對Ac3高出很多的淬火溫度,讓工件芯部在足夠高的溫度進行奧氏體化。生產線溫度檢測采用高精度非接觸紅外線測溫儀,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紅外實時測溫系統將數據傳至操作臺的無紙記錄儀中,方便工作人員的遠端監控和生產關鍵參數的回溯。